奇迹的苹果《种苹果的傻瓜》分集剧情
《种苹果的傻瓜》就是这本书《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就是这个人木村秋则----《种苹果的傻瓜》。无农药、无肥料的种苹果,这是傻瓜吧!这个傻瓜是日本人,现在已经六十多岁。木村秋则从1978年开始,在他那片8800平方公尺大的果园(800多棵苹果树)不使用一滴农药、一撮化肥,苦撑11年,最后成功了。他的苹果园在津轻郡岩木山,属于富士山类型的火山岩土壤。这个地方位于弘前市位于日本青森县的西部,现在是津轻地方的中心都市。过去曾是弘前藩的城下町,因此当时发展已较其他地方发达。目前已与周边的自治体形成了有33万人口的弘前都市圈,为青森县的第三大城。弘前市的苹果产量位居日本第一(占全日本产量20%)。而弘前公园内的弘前樱花节和弘前城也很有名,为小京都之一。弘前在过去也有“樱花和苹果之城”的美誉。木村秋则的苦心栽培成功了,但结出的硕果还是苹果啊,这个苹果如何呢?神话是,木村的苹果味道好而且不会烂!通常,苹果切开后放置一会儿,很快就会变成咖啡色,然后开始腐烂。东京的一家顶级法国餐厅的厨房里,有切成两半、放了两年的木村苹果不会烂,只会枯萎,越缩越小,最后变成带有淡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像水果干般甜蜜的香味。苹果“不会烂”,其中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神话的基础还在于民众热潮。2008年一年,却有超过4000人想吃他亲手种的苹果,只有2000人通过抽选如愿;更有6000人造访木村阿公的苹果园。2006年12月,日本NHK《专家的作风》节目报道了木村栽种苹果树的独特方式,引发该节目前所未有的反响,在观众要求下,迄今已回放超过一百遍。木村成名后,上千封电子邮件和信件寄到电视台,希望转交给木村先生,除请教栽培方法外,最多的就是表达“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苹果,哪怕只有一次都好”的心愿。除了想吃苹果的人之外,想自杀的年轻人也从木村身上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就连黑道大哥,也想和木村单独喝酒。这是成功后的现状,做傻瓜的11年里呢?木村在果园开始了他的实践,连续好几年没有收入,一家七口过着赤贫的生活。由于不喷洒农药,果园成了昆虫的天堂,为了除尽专门吃苹果树初春嫩叶和花芽的褐卷叶蛾、乱纹苹果卷叶蛾,还有会啃食叶子的尺蠖、蚜虫以及危害果实的螟蛾幼虫和介壳虫等不下三十种苹果树害虫,木村带着全家人没日没夜地在不开花、不结果的果园里,用双手和塑料袋抓害虫、喷洒醋液。请注意,赤贫的生活阶段,正是日本泡沫经济辉煌之阶段!因此,在和周围村民比较而下,情形可想而知。最后,他从野生果树身上找到自然农法的解答:原来手工抓虫都是白做工,土壤才是关键。于是,木村在果园里开始大量撒大豆,利用大豆根部密密麻麻的根瘤菌改善土壤里氮的含量。翌年,苹果园彷佛变成了原始森林,大豆下方长满各式各样的杂草,昆虫在草中鸣叫,青蛙捕捉昆虫,蛇在青蛙身后虎视眈眈,甚至还有野鼠、野兔。虽然斑点落叶病和卷叶蛾依然肆虐,但木村觉得苹果树已经结束了长期和疾病的抗争,渐渐恢复健康。终于,又过了三年,也就是第八年春天,果园里开出七朵苹果花,这七朵花中,有两朵结了果。那两颗苹果是那一年的全部收成,木村把苹果放在佛堂祭拜后,全家人一起分享。那两颗苹果好吃得令人惊讶,含糖量很高。800株苹果树产量有限,木村却从未想提高售价,一箱16~20颗装的苹果,售价仅约4200日元(约为人民币317.9元)。木村说,不是为了赚钱才开始种苹果的,他只希望有更多人用自然农法成功栽培苹果,大众就能用更便宜的价格吃到了。当然,他因为没有农药+化肥支出,成本相对较低,亦可以从其他拍摄、访问和参观中获取些增值收益。而11年后,泡沫经济也破裂了,木村却获得稳定、可观收益。不使用一滴农药、一撮化肥种苹果在日本不新鲜,日本的苹果栽培史有120年,之前也有许多人尝试过无农药、无肥料的栽培,都失败了。大家都是在尝试四到五年后,就认为不可能而放弃。自然農耕的概念,也一直有人尝试与实践。2011年更獲得聯合國農糧組織將木村秋則先生的自然農法栽培方法登列為農業重要施行方法,簡稱為A.K.method(木村法則);在日本全國四處進行木村講堂,也到全世界進行分享。目前在石川縣有著許多人與面積從事這A.K.method(木村法則),也開始被討論這地區要列入聯合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台灣有一群農夫以秀明自然農法無肥料與無農藥栽培農作物,秀明自然農法根源於宗教家岡田茂吉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自然農法,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為最高宗旨,主要原則是不施肥、不用藥、連作與自家採種,另有詳細的實施綱要,可以在臺灣秀明自然農法協會的網站上看到(http://shumei.org.tw)。日本於1992年正式推動,已有許多農夫實行。在台灣則是由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主人:黎旭瀛醫師與陳惠雯女士)推動已約八年,每年都持續有更多人加入。淡水幸福农庄者,這五年的觀察發現,秀明自然農法的作物最重要的是要讓土壤保持適當的水份,只要土壤有落葉、枯草或野草覆蓋,水份就不易蒸散,土壤溫度就不會太高,則植物根系就得以伸展,若從光合作用原理看也有點道理:H2O+O2→陽光觸媒→CO2+C6H6當作物沒施肥,除了靠根系長入土裡吸取養份,還有土壤內各種未知的細菌共生提供養份外,最重要的是作物本身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份,從公式中可見沒有水就不會有光合作用。因此土壤保濕是很重要的關鍵。在這幾年之間,有的作物很順利,有的作物始終生長的很慢或有問題,但普遍都愈來愈好吃,消費者大多喜歡這些作物具有的原本風味,那是沒被任何添加物質影響的味道。对于绿色植物来説,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上述公式可能存在问题,参考维基百科如下)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由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出氧气:12H2O+6CO2+阳光→(与叶绿素产生化学作用);C6H12O6(葡萄糖)+6O2+6H2O注意: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再结合苹果爷爷的实例,我们看一些木村先生活动介绍中具体诠释。在获得广泛推广后,他于9/26到9/28,也来到台湾的北南東三地演講並與農友進行田間交流,在三芝、淡水交界成立幸福農莊,農技大交流。首先,是在水田裡,挖了深度約四十公分的洞,然後在每隔十公分的地方,橫插一根溫度計,測量土壤的溫度。水田區裡,四根溫度計所測得的溫度都在26.5度上下,溫度差在一度左右,據他說,土壤狀態非常好,「已具備結出讓人吃驚產量的稻米能力之土壤」,而且沒有「肥毒層」(指化學肥料聚積的地方,溫度會降低),土質很好。稻米並沒有「讓人吃驚的產量」,是為什麼呢?行動派的木村先生,立刻要求拿圓鍬來,挖出一把稻子的根,然後說明,稻子的根部並沒有長很茂盛,所以這就直接影響到產量。稻子的根,為何長不好呢?那是因為土壤裡的好氧菌太少。所以製造出好氧菌多的土壤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粗耕」,而且是乾土的時候粗耕,這樣,土塊和土塊之間的空隙很大,空氣量也會變多。就能製造出讓稻子也會高興的環境。然後為了插秧方便,最後淺淺地把表層的土耕碎即可。而木村先生的「絕技」,利用植物的特性,來改善、修復土壤的技巧,在花生田裡,又再次展現。比如說,地瓜不喜歡太肥的土,就種麥子吸掉肥份。而種植豆科的植物,則有固氮效果,據說,在葉菜旁約二十公分行距處,平行種一排花生或黃豆(唯獨黑豆不行喔!),則蔬菜的根會自然而然「靠過去」,分一杯羹。農藥不是農業的必需品面對與多數施行慣行農法的農民們,陳惠雯與黎旭瀛也有挫折,她表示,當時很多農夫會說,「不用農藥我們的菜就會被蟲吃掉,賣相不好,會影響收成,所以我不用農藥不行」乍看之下,農藥好像變成了農業的必需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切入,陳惠雯說,每個人都知道農藥不好,特別是像現在的超市裡都有外表很漂亮的蔬菜,那農民用農藥的目的與對象是殺蟲,但是那些菜上面一個蟲洞都沒有,也就是說,蟲一口都沒有吃,那這樣的話,那些菜上面的農藥到底是誰吃的呢?陳惠雯強調,若用飲食安全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斷然不要用農藥」就是很急切要去做的事情,因為已經嚴重影響到人的健康和自然環境。使用農藥短短的一百年之間,地球上已經有百分之七十的蜜蜂已經絕跡了,如果還繼續使用一百年,那後果是不能想像的。剛開始使用農藥的目的,並不是要往壞的方向去,「可是造成一個不好的結果的時候,那我們應該要煞車。」蔬菜長期仰賴農藥成為「草莓族」而現在蔬菜那麼容易被蟲吃,陳惠雯說,就是因為蔬菜種成了一個不健康的狀態。陳惠雯表示,自然界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防衛系統,像是免疫系統,舉例來說,外面的野花、野草絕對不會被蟲吃的坑坑疤疤,是因為那些野草努力紮根到土壤裡,吸收養分,是紮紮實實的長大,所以免疫力當然比較強,除了這些植物的特殊天敵之外,其他的蟲都不會去吃他。我們說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可是回頭看看,草莓到底是誰種出來的呢?幸福農莊周圍都是樹木與草的環繞,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菜也是一樣的,原是野草的一種,所以原本就具備防蟲的免疫力,可是當我們把菜種在擁有很多肥料的地方時,植物就會覺得已經有很多食物可以吃,就不會努力向下紮根,不會紮實地努力成長。」陳惠雯表示。植物也是一樣的道理,現在的農夫種出來的蔬菜那麼軟弱,因為農夫想要快速得到農產品,為了得到「量」忽略了「質」,但「質」才是影響到人類健康最重要的部分。因為肥料讓植物可以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時間完成發育、長大,可是其中的營養也只有一半、三分之一。陳惠雯強調,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食物已經不是真正的食物,也就是說,現在人類吃飽很容易,但是很難做到吃得健康;若是吃下不健康的食物,就無法充分、健康地去運用身體。對於現在的農夫要丟掉農藥,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也要有很大的道德良心,要用一種「比起賺了多少錢,更重要的是要給大家吃健康的食物」觀念去做,陳惠雯表示。木村先生的蘋果園曾被日本某農學教授作過分析,發現他的蘋果園土壤鬆軟度與鄰近慣行農法蘋果園相比,在土下15公分是差不多的,但在土下50公分,木村家的卻僅有別人的一半鬆軟度;另外分析氮素在經過近30年無肥料栽培後只比別人少一點,但磷與鉀的含量卻差不多。否定無肥料栽培者很難以解釋,為何無肥料栽培30年的蘋果園仍保有土壤的主要營養素?这就是一个11年坚持自然农耕法种苹果的傻瓜,他成功了。同样“傻瓜”的,还有吴清友。1989年,诚品由台北仁爱路圆环的第一家诚品书店开始,之后连续赔了15年的钱啊(其中有两年有微幅获利)!他的自述为:上世纪50年代,我出生在台湾省西南沿海地区,是全家表现最差的孩子,但我一直相信自己的心灵是善良的。“诚”字是我们家的家训,父亲常讲“财物有时而尽,唯有‘诚’字是终身受用不尽的。”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上都有他的功课,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因缘。对我而言,经历了上天赐给我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经历了年少的贫困,虽然非常幸运地在工作了十几年后获得了丰厚的财富,但在30多岁时我开始反省生命。坦白说“生命归零”,我是被迫的。因为我的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扩大症)在当年是很危险的,很有可能没有机会再见阳光。在病痛之后,我心里非常迷茫:钱是有的,但生命与存在是无常的。我自己是无明的,是没有智慧的。在那个年代的我活得有一点不自在,所以试图去寻找一个所谓理直气壮活下去的理由。我在30多岁时蒙天眷顾,在极短的时间里累积了很多财富。但其实内心是不安的,我认为自己是漂泊的,明白金钱和物质无法直接安慰我的灵魂。当时我经营着一个小公司(专营饭店餐厨设备与咖啡机的诚建公司,31岁时成为诚建公司的老板),自觉产生了瓶颈(已占据了台湾大型观光饭店80%的餐厨设备市场,且由于后来饭店数量趋于饱和),所以我上了很多不同的课。阅读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弘一大师传》和史怀哲先生的《文明的哲学》,这两本书给了我最重要的影响。史怀哲先生有一段话说:这种肯定的信念是要求我们构想出使个人的、社会的以及全人类的物质与精神臻于完美的理想。大自然是上帝最伟大的创作,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尽在书本当中。而我没有那种勇气选择弘一大师那一条路,坦白说,经营诚品书店也不过是一个心灵生活的逃兵。但这开启了我对经营书店的兴趣,在此之前我对书店完全没有概念。从这之后,我开始考虑所谓人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我提出了人文、艺术、创意和生活为理念的诚品之旅,也就是善、美,不断的精进。正是这个理念让我坚持下来。因为病痛的关系,我没有办法按照商学院的理念做五年、十年的长远规划。我必须要考虑的是当下的每一步,唯有这样才能安抚我的心灵。我本来以为准备一点小本钱可以赔个5-8年,没想到一赔就是15年。我要感谢上天让我赔了15年的钱,使得我有机会第二次看清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我的财富超过生活的所需之后,我觉得钱对自己已不再那么重要。经历了诚品的连续15年亏损后,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是诚恳的。可能我的这种诚恳在很多人看来是执迷不悟,是不知变通。诚品书店连续亏损15年,对于商学院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案例。但我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当一个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都不够大,没有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时候,即便有再好的理念,赔钱是一定的。一方面是我的经营能力有问题,另一方面是“利”他做得不够好,不够多。所以,企业家们最好是能赚取心安理得的利润,只有“利”他之后,才能赚取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对我而言,我在诚品书店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因为每一本书,每一个人都有他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思考,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对生命的体验。他们都是值得尊重的个体存在和生命个体。“至少为一件事疯狂”这是本书精髓,亦是人生概要。联系实际:我们还是要从故事与农业回到投资来。二位“傻瓜”,木村秋则与吴清友,11年和15年;矢志不渝,做一件事,终获成功。在现实世界,成功就是以利益为评价标准,底限是不亏损,有收益,可生存。这个不亏损,恰是巴菲特先生价值口号中“不亏钱”的精要。苹果要重视土壤,培植根系;书店要重视受众,培植连锁。投资呢?毫无疑问也要重视土壤与受众。即,一定要主动去发现自己所处市场的根本特点与特性是什么;从其特点与特色为出发点,找出不断变化与移动的客观内在规律;毫无疑问也要培植根系。将上述规律与变化量化,依据可量化部分容量,给予充分关注、长期跟踪、不断创新,时变思变,市变我变;并积极在“土壤”中(即投资者中)拓耕、促动,以便根系更好发展,达到更强、更广,最后更易汲取土壤中各类养分(资金)。“至少为一件事疯狂”,这就是投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