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 红尘

红尘

评分:
5.0 还行

分类:电影 大陆 1994

简介: 古榕1994年推出的另一部影戏 《红尘》,以北京胡同为社会配景 ,展现了从六十到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红尘一些感想分集剧情

  周末重温了遍《红尘》,久久不能平复。这部电影曾经看过,但早在电影之前,我就看过原著。那时还在上大学,真的是看哭了。。。作为一个85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按理说很多东西会因时代隔阂与个人经历的缺失而无法感同身受,但这部电影无论是故事叙述、背后的历史反思还是其中蕴含的人性复杂,都值得每个经历者抑或未经历者仔细品味。想写下这篇短评其实也是有感而发,想讲讲自己理解的几个剧中人物。每个人物,几乎都不是平面单一的,其在性格、行为方式上都表现的极其丰满,甚至矛盾。恐怕这是特殊年代所特有的人物群像。他人即是地狱,这在本电影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德子媳妇儿一个苦命的女人。她经历了旧社会带给她的多灾多难,新中国成立后,她从良嫁人,起初可以说是幸福的。有个把她捧在手心里疼爱的丈夫,除却偶尔会想起过去的不堪和没有孩子的无限遗憾外,如果没有出身的意外泄露,她可以像旁白说的那样,平平稳稳的过这一世。然而那个时代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会脱离时代背景和阶级斗争的纠葛。善良和对人毫无心计戒备的德子媳妇儿,大约在之后的岁月中见识了“换了人间”后的人世悲凉。一个经历苦楚的旧社会女人,洗心革面认真改造后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然后周遭的环境和人却不给她这样的机会。这让我想起《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女主,人言可畏永远是最大的杀伤力。如果说身世暴露后她曾有过无数次轻生的想法,甚至还悄悄收集起曾向邻居梁大夫要的安眠药,那么最终压垮她最后一颗稻草的,恰恰就是她爱的丈夫,德子。人只有在彻底绝望后,才会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哪怕是死。看有评论说德子媳妇儿当时要是咬紧牙关没有说自己的身世就好了。女人还是要学会隐瞒,切勿多嘴。其实最初我看《德伯家的苔丝》时,曾有过相反的想法,我认为坦诚是难能可贵的,人的过往既不需要隐瞒更不需要撒谎。但没有经历过特殊时期的人真的图样图森破,《耳语者》里曾写道,成分不好的小布尔乔亚后裔为了保护自己不受迫害,以及能够过上正常人生活,可以对自己的丈夫隐瞒身世长达几十年之久。。。这是时代的悲哀,但却是真实存在的自我保护,无可厚非。德子这个男人像是个矛盾综合体,但却真实。他知道自己媳妇儿的过往,却并不计较(至少媳妇儿出身被众人知晓之前是这样),爱她疼她,每周末骑着三轮车带着漂亮的媳妇儿满世界逛。但他毕竟是个凡人,在众人知其家底儿并开始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夫妻俩时,他并没有用宽广的胸襟和爷们儿的担当为自个儿的媳妇儿遮风挡雨(从这点看,《西西里》中女主的丈夫才是真正的爷们儿),反而越发冷漠嫌弃,甚至大骂媳妇儿和电视里那些卖身的女人一样,是个“臭婊子”。所有的这些,真的太真实了,德子有错吗?我不知道。我不是男人,也不是德子,我无法确定如果我遭遇这些,会采取怎样的处理方式。但显然,剧中结尾他来搬家,从他珍惜的拿着那拉车泥人的行为来看,他应该是后悔了。可又能怎样呢,最终一切都碎了。泥人、德子媳妇儿、德子,都碎了。孙主任也是个真实又丰满的人物。这种人设好像在现代社会也依旧存在。因为自己男人被国民党抓走枪毙(其实没死),家里有个烈属的身份加持,孙主任在基层开始了可以掌管居民“生杀大权”的领导生活。多写实啊,我记得小时候,胡同居委会的那些人来传达个事务都一副高高在上、拿劲儿十足的样子,就差横着走路了。这一特色几十年传承的还真彻底。我看不起这个人物。往小了说,她没有同理心以及缺乏对人起码的尊重。往大了说,这就是个小人得志缺乏人性的势利中年妇女。古人云:无德无才者,谓之愚人。那个时代充斥着太多的愚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在风起云涌动荡不堪的世道游刃有余的活着。无才之人尚且不是最坏的,但无德,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绝对是炸弹一样的存在。孙主任就是这样的人,WG期间,黑子奶奶被遣回乡,她看着一众送行的人便大肆呵斥,迫使大家划清界线,最终让连平板车都不许座的老人背着包袱孤零零的走回了家乡。女儿结婚时,德子媳妇儿好心送了对鸳鸯枕套,再听了邻里“窑姐送的不吉利”种种闲言碎语后,孙主任当着宾客的面,直接让女儿把贺礼还回去。。。某大人物去世时,德子媳妇儿想守灵却遭到孙主任冷语拒绝。当众人都平反,德子媳妇儿想要个说法或政策时,孙主任的话更是将其卑劣的人性和阶级优越感发挥到了极点:要什么说法?让我开个会,跟大伙说你不是窑姐,是黄花闺女?。。。我很喜欢结局的反转,一位外国朋友来给她送信,她男人没死,在台湾。这让一向叱咤风云的孙主任和她的小叔子(实质上的夫妻)成为了众人的笑柄。人呐,永远不知道心善和宽容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福气,同理,也永远不知道作恶和欺凌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罪恶。我的长辈曾教育我,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人的一生难免起伏甚至落难,但不管怎样,能帮则帮,不能帮也不要落井下石。这或许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最真挚最诚恳的洞见。马三胜&黑子马三胜和黑子是典型的老北京胡同串子,游手好闲又爱招猫逗狗。陈宝国老师饰演的马三胜也是个矛盾体,他本质并没有坏透,但多年在市井中游混浸淫又让人无法将其视为安定本分之人。他和黑子对德子媳妇儿的轻薄调戏符合那个年代没什么是非观的问题青年的行为模式,但他多少还具有一些同理心,对弱者的悲悯又让其有别于孙主任的卑劣与冷酷。黑子奶奶因成分问题被迫返乡,他帮着掩护。在黑子挑逗群众斗群众将德子媳妇儿拽上板儿车游街时,电影镜头锁定马三胜2秒,他给了一个眼见不忍又不敢上前帮忙解围的复杂表情。人性有时就是这样,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黑白同色。在孙主任拒绝德子媳妇儿守灵后,马三胜当值守灵时眼瞅着可怜的德子媳妇儿手捧小小的花圈立在外屋地,他转头回屋扯了长长的手纸装作去上厕所,给了德子媳妇儿敬献花圈诉说心事的机会。。。我们说人物丰满,就在于此。他是立体的,是多面的。没有人一辈子都是好人,丝毫不做坏事。也没有人一辈子都当恶人,从没行过好。就如黑子这类人,WG时爆打傻顺儿却嫁祸德子媳妇儿,拽着人家游街辱骂,风暴结束后,他载着奶奶回来,见到德子媳妇儿也还是会不好意思的冲她笑笑。人都说相逢一笑抿恩仇,笑过之后,黑子之流还是会在茶余饭后拿人家的过往打镲,还是会言语轻薄,看不起依旧看不起。傻顺儿我想可能他应该是本剧中唯一没有瞧不起且拿女主当个人来看的人物。他的世界很简单,吃喝玩闹,却人畜无害。虽然淘气忘形,但却天真本我。不用世俗的眼光看周遭,因为他不会。黑子曾对德子媳妇儿调侃说“您还把他当个人啊”,可见在众人眼里,傻顺儿连人都不是。但恰恰是傻顺儿,拥有那个年代人性温良的一面。而他,可以说是送了德子媳妇儿最后一程。其实相比下,这部电影里人畜无害的人很多,但是他们或多或少的参与了这场人性悲剧的刽子手。住过胡同四合院或者大杂院的人都知道,听窗根儿是件很没品的事情。在德子和媳妇儿第一次吵架进而无意中泄露出出身时,院子里站着黑压压一片听气儿的左邻右舍。人么,都是社会性动物,家长里短这般信息交流一下就能将他人隐私传的满胡同皆知。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们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自己“干净”的出身或另眼相看、或背后随意品评“轻贱”的德子媳妇儿。其实电影还是仁慈的,我依稀记得在小说中,这些人做过更过分的伤害行为,具体不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霍达先生的原著。最后还想讲讲梁大夫。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的人品与良知还在,这个角色映射了那个年代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境遇:隐忍、小心翼翼、敢怒不敢言。。。他会在别人落难时说句公道话,却也会在得到警告时缄口不语。《耳语者》里说被肃清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学者、小布尔乔亚等等人士过着双面人格的生活,一方面会参与社会生活,小心谨慎、战战兢兢。一方面内心腹诽、不认同却又要强迫认同现在的意识形态、价值体系、道德标准、行为准则。现在想想,那时的人能活过那段时期,得有多难啊。。。最后的最后,想感谢导演的功底、制作的精心和各位演技精湛的表演艺术家的出色表演,让我们得以看到如此优秀的电影。以及,真的被影片中老北京胡同和四合院的生活感动了,我打小儿生活在胡同里,对热闹喧嚣的胡同、青砖黛瓦的平房和院里的枣树、柳树、石榴树再熟悉不过,那种惬意美好的京城老百姓生活,可能,再也无处寻觅了。。。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19 MAIDONG66.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