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剧 女大当自强第一季

女大当自强第一季

评分:
9.0 力荐

分类:电视剧 美国 2019

简介: Hulu预订6集单镜头喜剧《Shrill》,该剧由AlexandraRushfi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女大当自强第一季超大码的人生,也请好好加油分集剧情

安妮的人生活得不算成功,也不算失败,但是有一点点的窝囊。经常得从炮友的后门溜走,因为炮友不想要兄弟&室友朋友看到自己有个大码的女朋友;对嘴贱上司唯唯诺诺,脑海里有好的文章点子,连当面提案争取的勇气都没有;虽然父母有爱,但面对着妈妈无孔不入的明言暗示、不经意的减肥产品和饮食疗法推荐,也会莫明觉得心累。但安妮是个不错的人,甚至是一个相当有趣的人,对这个不明所以的世界有着自己的清晰的、强烈的看法。正如好友兼室友弗兰所说的,文章背后执笔的那个女孩才是真实的安妮。不是那个被说“背负着额外体重”的路人,不是那个需要在商场寻找大码衣服的尴尬女子,也不是那个被逼从炮友/男友家后门溜走的狼狈女朋友,更不是那个被上司质疑懒惰的肥胖员工。而那个写出HELLO,I’MFAT的专栏作者。《女大当自强》由《纽约时报》撰稿作家林迪•韦斯特根据其畅销书《Shrill:NotesfromaLoudWoman》改编而成,剧里许多情节都在书里有写到,比如堕胎、网络喷子、还有第四集安妮所写的那一篇《嗨,我是个胖妞》。现就职于Jezebel的林迪•韦斯特在2013年与喜剧家KurtMetzger关于“强奸”笑话的争吵让她被大部分网民所熟知,但同时也招引了大量的网络喷子和强奸威胁。她不仅没有被吓退,而是将自己的经历用幽默的方式撰书出版,引起更大范围内的关于“身体歧视”的讨论。林迪•韦斯特反身材歧视不是生死攸关,但也够给你的人生添堵了。“反身材歧视”不是一个新概念,学术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SIZEISM或者SIZEDISCRIMINATION,这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泛指一切因为过高-矮-肥-瘦(任何不适合社会定义为”正常“体态)而遭受的歧视。和LGBTQA曾经的罪名化、黑人隔离歧视历史不同,身材歧视倒不是一个生死攸关的事情,毕竟也没有人因为你长得胖、雀斑太多、身高不到160(特指男性)而要抓你去坐牢,不会拒绝你上公交车,不会乱石砸死你。但这并未意味着他们的人生不困难。问问小恶魔的扮演者彼得•丁拉基在《权力的游戏》之前的生活,这样几乎是量身定做的角色,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排挤和歧视实实在在地存在。上年初我离开了工作五年多的旧公司,前老板当时留我的说辞是,你人长得不高,外貌也一般般,就只有工作能力,你觉得能在同样的行业找到比这个更好的工作吗?哭笑不得。我是应该为公司对我工作能力的认可感到高兴呢,还是为这个以貌取人(身材/外貌/身高)的行业和社会感觉悲哀。前老板并不觉得这是一种羞辱,相反,他觉得理所当然,甚至有一种友好提醒的优越感。我突然意识到,或者这是我工作备受好评,但好几年没有升职加薪的深层原因。我很诧异,这种基于外在的歧视,竟然会来得如此猛烈。这种歧视不仅不会随着教育水平、知识水平、财富水平的增长而自然消退,相反,它会随着文明程度的不断攀升而越加严重和隐性化。这是一种根植于物种优劣生存错误原则下的种族内部分化而产生的一种“自动纠正机制”,极端至希特勒的“优等基因”生存论,普遍至人类是地球物种主体可以主宰其他生命命运,遵循的都是同一种思考模式。肥胖羞耻胖子=懒惰=失败人生?近几年,全球肥胖问题严重,尤其是肥胖重灾区的美国。SIZEISM细分下的BODY-SHAMING涉及的问题太多,不仅牵涉到男女平等的问题(肥胖女生受到的社会指责和阻力远比肥胖男生要严重得多),和身高这种与先天基因直接相关的歧视着重点不同,体重与后天生活习惯的强关联度让主流社会找到了一个大力狙击的突破口:将其与个人自律性、社会价值和成功人生建立起直接的、对等的关系。若说社会在身高标准上尚算隐晦,诋毁肥胖人士则显得大胆直接得多,单单那些以对抗懒惰、增强自律性为宣传口号的健身品牌就足够说明这个问题。尤其是将身材与个人自律对等起来(这在肥胖歧视上特别明显),从而延伸到个人工作能力及品格问题,这种草率的对等让这个群体的人寸步难行。更重要的是,这种要不了人命的歧视和观念来得如此的细微,甚至让当事人都深信错在己身。最近HBO新出的历史核事件改编新剧《切尔诺贝利》开篇有句话说得好,谎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我们错以为真,而是谎言太多,我们早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真的了。这种与社会审美标准紧密相联的歧视,不仅不断地压缩着包括肥胖人群在内的非正态身材群体的生存空间,也在侵蚀他们的精神空间。他们还没有来得发声,就已经先行自我戕害。在残酷的世界里拥抱真实的自己以一个社会“非正态”的身份成长起来的人儿,都自带讨好他人的本能,即使这需要以伤害自己为代价。这种“非正态”身份实在有太多的标签了,肥胖,矮子,雀斑,LGBTQA,残疾,美籍亚裔……那些基于社会主流文化而延伸出来的正态标准,永远有着一股或明或暗的力量让那些本来毫无问题的个体质疑自身,讨好主流。美国LGBTQA的权利争取史可以作为一个有益的借鉴。在石墙动乱之前,美国LGBTQA群体最大的愿望就是隐藏在主流人群看不见的阴暗角落,享受着短暂的片刻的平静和快乐。但旧金山的警察并没有让这样的奢望变得容易,相反地,他们变本加厉地、毫无理由地任意突击各个LGBTQA酒吧。直到1969年的石墙之乱,这个群体才第一次真正意义地向主流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讨好,不妥协,要求平等平权。美国的婚姻平权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即使是现在,也远远未走到终点。而这一切奋起抗争的前提,就是需要接受真实的自我。你连自己都没有办法自处,又如何要求别人去尊重你,又如何争取在阳光下亲吻爱人的资格,又如何能够不顾侧目地穿着比坚尼在海滩上享受日光?并不是说,你接受了自己,这个世界对你的态度就会自然而然改变,但这是第一步。很喜欢第四集设计的一个插曲,安妮因为瑞安的临时爽约,两人再一次陷入冷战。在安妮准备妥协的时候,一个穿着大红色的开衫连体裤的超大码女生从她身边走过,阳光再灿烂也比不如她的自信来得有魅力,简直就是一道超亮丽风景,让人的视线完全离不开。她从容地走过斑马线(汽车礼让)、大方地走进花店挑选自己喜欢的鲜花,轻松地和店员交谈,这行云流水式的动作让跟在她后面的安妮几乎成为了一个毫无生气的黑白影像,甚至还有一丝丝令人生气。这个略显刻意的情景设计,在这个时候显得特别合时宜。在毫无方向的时候,凭空打造这样一个理想形象,显得是如此的迫切和重要。当我们在说接受自我的时候,我们得先想一下,什么样的状态之后,自我才会真实地浮现出来。不然,我们要拥抱啥接受啥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下面的这些媒体标题成为了我们的人生格言:YOUAREWHATYOUWEAR.YOUAREWHATYOUEAT.YOUAREWHATYOULIKE.怎么从来没有人说:YOUAREWHATYOUDO.YOUAREWHATYOUWRITE.YOUAREWHATYOUTHINK.林迪•韦斯特曾经写过:Pleasedon’tforget:Iammybody.Whenmybodygetssmaller,itisstillme.Whenmybodygetsbigger,itisstillme.Thereisnotathinwomaninsideme,awaitingexcavation.Iamonepiece.请紧记:我是一个整体,当我的身材变瘦了,我是我;当我的身材变胖了,我仍然是我;并没有一个瘦女孩住在我的身体里,等待着我去将她发现和挖掘出来。我就是我,只是一个我。不止是肥胖,任何非常规的事情都会受到这样的迷惑式的自我压力。五一假期有个朋友问我,我有没有想过若再长高一些,或许人生会好过一点儿(疯狂暗示:或者恋爱运、工作运会好一些)?要说完全没有想过,这当然是假的,但这样的念头都只是一闪而过;或者在生活万念俱灰的某些瞬间,这个不愿多想的念头才会短暂性地出现在自己WHATIF幻想故事的剧本里。但即使如此,这样的假想也不会超过一周,之后,该干嘛干嘛,整理好散落一地的思绪,重新出发。因为我总是相信,对于一些你与生俱来、无法控制和改变的东西,你所能做的,就是接受,并学会和它好好相处。但这仅仅是我个人选择处理众多人生不公的一种方法,并不就意味着这是一件不值得去认真讨论的事情。事实上,它太值得讨论了。这种歧视来得实在是太隐晦了,隐晦得让你觉得这是你自己在庸人自扰。有时候,在外人看到你的生活太过于平淡,没有那些生离死别,没有那些拘留酷刑身体迫害,这些问题看起来更像是troubleinparadise.但世上没有天堂,有的只是现实与社会,那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指责、苛求和区别对待,细微到甚至不值得单独拿出来讨论,但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身为少数群体,可以让你更容易看到这个世界的残酷本质,但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就要无条件地接受这个不公平的世界。没有人是完美的,即使是那些耻笑我们的人,他们离完美也十万八千里。我们不追求完美,但可以让明天比今天,要更宽容一些。其他方面的能力和成功并不会消除这种偏见,它只是让那些卢瑟不敢大声在说出来。你会说,这难道还不足够了吗?不够,绝对不够。因为只要你有丝毫的差错,这些潜伏在你身边的用心险恶的人就会围起而攻之。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让他们不敢言,而是从一个更大更远的范围内,让这件事成为一个不可能、不值得被任何人利用起来的事实。最终的最终,是为了让自己的努力不因为自己的外在身体而变得廉价。媒体及舆论风向承认问题的存在,但否认这是困境的全部。上一年NETFLIX的《永不满足》之所以引起众愤,是因为它将瘦和快乐/成功挂上了等号。但其实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有《美女上错身》这样的非常积极正面的大码女生主题的律政剧(当年律政题材真的非常火),九年前的《迈克和茉莉》更是大码男女主角双重上阵,哥伦比亚电视剧美版改编的《丑女贝蒂》其实也是主打微胖(但角度往时尚类走),这两年大热的《我们这一天》里的凯特更是把这问题推向舆论中心。慢慢地,我们对于这个群体了解得越来越多,反响也越来越正面。《女大当自强》中关于肥胖羞耻的份量恰到好处,它承认了这个问题的存在,但也否认这是女主安妮生活过得不好的全部原因。剧中将这种歧视的隐形性刻画得特别好,那个经常撰写肥胖症相关主题文章、但却指责安妮懒惰身体懒惰脑子的网站老板盖博、不愿意带大码安妮见朋友的瑞安、那个叫她胖婊的有氧教练……我并不觉得在这些冲突里面,安妮都是对的,他们都是错的,因为事实上确实是安妮在派对上玩过了头才导致在公司团建迟到、安妮也确实对着有氧教练骂脏话。但是,这些人的心里也确实把懒惰身体懒惰脑子对等了起来,这是赤裸裸的歧视和肥胖羞辱。相对盖博和有氧教练,瑞安又代表着另外一类人,这种人没有强烈的偏见,但他们羞于与肥胖人士共同出现在公共场合、羞于与他们创建更为紧密社会关系的心态,是助长社会偏见的一种更为普通的行为。但比起那些强烈歧视的群体,这个群体只要经过适当引导,就可以转化为非常积极的支持力量。切勿矫枉过正但是,正如我们尊重胖子一样,我们也并不需要将那些“线条明显,细腰大胸翘臀”当作我们的敌人,她们对自己身材的选择和为此所做的努力,也绝对值得我们尊重的,将所有身材都平常化,尊重每一种身材存在的权利,只要不将它强加于其他人身上。说到底,这是一个如何与自己自处的私人问题。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身材。是什么时候,胖这个字自带贬义,瘦自带光环了?本来应该是两个相对中立的形容词,什么时候开始分化成为优劣等的代名词了?是什么时候开始,语言脱离了它的沟通和交流本意,戴上了有色眼镜?但当然,身体是自己的,你喜欢它是瘦的,圆润的,线条分明的,还是皮包骨,你都有绝对的自主权,但前提是你自己喜欢的,而不是因为别人觉得那样好看,你需要赢得别人的目光而去对你的身体做出一些自己并不愿意的改变。不要在这个遍布歧视目光的世界里蹑手蹑脚,裹足不前。去拥抱、去正视它们,让它们知道你无所畏惧,更重要的是,让它们知道,你并不在乎。你要相信,超大码的人生,不需要超大码的努力,也值得好好地享受生活。个人公众号:DramaMatters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19 MAIDONG66.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